渗透性中耳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物种新发现,华中农大有贡献 [复制链接]

1#

近日,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评估试点阶段性成果在武汉正式发布,湖北省实现物种新发现。其中,在陆生高等植物和昆虫方面的物种新发现,华中农业大学学者均有贡献,分别发现了5种和2种。

▲玉兰叶石楠(Photiniamagnoliifolia)

▲无腺桉叶悬钩子(Rubuseucalyptusvar.villosus)

▲芥叶蒲公英(Taraxacumbrassicaefolium)

▲肿胀果薹草(Carexsubtumida)

▲繁缕虎耳草(Saxifragastellariifolia)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刘秀群教授介绍,我们此次发现的5种陆生高等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玉兰叶石楠(Photiniamagnoliifolia)、无腺桉叶悬钩子(Rubuseucalyptusvar.villosus)、芥叶蒲公英(Taraxacumbrassicaefolium)、肿胀果薹草(Carexsubtumida)、繁缕虎耳草(Saxifragastellariifolia)。

▲奇特方瓢虫(Sasajiscymnusatypicussp.nov.)

▲中华细腰长朽木甲(Osphyasinensissp.nov.)(A雄虫;B雌虫)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刚副教授介绍,此次昆虫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在神农架林区发现了2种昆虫新种,分别是奇特方瓢虫(Sasajiscymnusatypicussp.nov.)和中华细腰长朽木甲(Osphyasinensissp.nov.)。一方面说明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高,是生物的天然“避难所”;另一方面,发现新种,也可为人类社会提供弥足珍贵的种质资源与生物材料。

湖北于年8月启动实施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评估试点工作。在长江干流和其主要支流沿线选取神农架林区、巴东县、丹江口市、点军区、石首市、蔡甸区和黄梅县共7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区域开展工作。针对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及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方面内容开展调查、观测和评估。

央视新闻记者鄢艳杨瑶

图片来源

刘秀群吴刚

原标题:《这些物种新发现,华中农大有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