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中耳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岁失聪,5岁丧父,84岁的他,28万再 [复制链接]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曹操的志向,普通人还真是比不了。

但偏偏有些不服输的“倔脾气”,为断挑战年龄,把耄耋之年活成了“青春年少”,让人刮目相看。

禇时健74岁开始种橙子,成为“橙王”;

齐白石83岁老年得子;

钟南山84岁仍活跃在疫情最前沿;

85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90多岁的袁隆平还忙碌在田间地头……

云南,也有一个厉害的老爷子,84岁再度出山,重新创业,身家过亿。

他叫周家礽,3岁左耳失聪,听力严重受损。

5岁丧父,16岁参军,却靠毅力考取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医药。

毕业后,以实干闻名,荣鼎“云南白药厂”的首位工程师。

60岁离休创业,一座破庙,8个青工,11个研发人员,共筹集28万元,创办滇虹药业,年入13亿。

20多年后,迫不得已,以36亿的价位把药厂卖给了拜耳集团。

84岁,本该颐养天年的周天礽再度出山,与多年老友,一起创办了差异化功效型药妆:群优生物科技。

周家礽,一个永不认输的人,用一股倔劲,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年,周家礽出生于上海崇明区一个律师家庭,父亲是当地著名律师周景徐。

3岁那年,周家礽不幸得了严重的中耳炎,当时医疗条件特别差,没有药物,周家礽的耳病一直没有治好,只能用右耳听声。

可没过多久,不幸又一次降临到周家礽头上。

5岁那年,父亲因病辞世,周家礽永远失去了父爱。

小小的家礽无法接受命运的不公,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耳朵听不见,他就大声地念出书中内容。

为了改变家庭现状,学生时代,周家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读书上,耳朵不好,让他读书更专注。

年,上高一的周家礽受到共产主义革命思潮影响,和同学翟振华悄悄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参军后,周家礽被分配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岁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转业后,23岁的周家礽回到上海,可心中的大学梦,始终在骚动。

经过努力,他又考取了南京医药学院。

因适应不了北方气候,周家礽毕业后想去广东发展,但他海外关系复杂,在那个年代,家庭背景决定着就业方向。

最后,周家礽选择了四季如春的昆明,申请支援边疆,自愿去云南工作。

年,周家礽被分配到“云南白药厂”,这一去,就是半个世纪。

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厂里的笔杆子,别的大学生都跑去办公室写文件了,办公室条件也更舒适一些。

周家礽却整天泡在车间里,不是在药品车间帮忙,就是在分装车间忙碌。

他每天24小时都处于“在线”状态,厂里大大小小的难题,他都想着去解决。

周家礽常常很晚才下班,刚吃完晚饭,突然又想起厂里还有活要干,丢下一句:“有个机械设备没有弄好,我要再到厂里去一下。“就一溜烟跑出门去了。

为了方便患者使用,他潜心钻研,把“云南白药”从单一的散剂,创新出了“云南白药胶囊剂”、“云南白药酊剂”。

后来,他又积极与技术部门合作,研发了新型“云南白药贴膏剂”。

也正因这种不服输的“实干”精神,年,他被任命为云南白药厂第一任总工程师。

一直处在技术岗位,也为他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常年劳累,又不能按时吃饭,周家礽患有严重的胃病,年,55岁的他不得不离休在家。

离休后的周家礽极度不适应,一辈子辛劳惯了,突然闲下来,觉得浑身都不舒坦。

年,花甲之年的周家礽再也坐不住了,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创业。

他找到一些老朋友,一起商议创业的事,没想到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他们都是多年从事药理学的老教授,老专家,11个人,28万元很快就筹集到手。

他们在昆明郊外观音寺寻得一处小厂房,开始了漫漫的创业之旅。

一座破庙、三亩厂房、8个青工,这就滇虹药业最早的团队。

周家礽买来了混合、搅拌、乳化等简易设备,大家一起安装调试,经过地方药监部门的检查验收后,他们开始生产“皮康王”。

因团队中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老教授、老技术科研人员,滇虹药业研发的”皮康王“很快火遍全国,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

能有这样的销售额,与周家礽敬业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年,第一批产品上市,为了打开市场,周家礽亲自到当到药店推销,因为产品质量好、杀菌止氧效果明显,不到3个月就回款30万元。

在皮康王推出不到一年时间,滇虹药业就回款万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是非常厉害的。

有了周家礽的倔劲,滇虹药业发展迅猛,在没有任何广告支持的情况下,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个亿。

有了“皮康王”打底,滇虹药业又研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滇虹口溃液”、“丹娥妇康膏”、“骨痛灵酊”等。

年,滇虹药业的药品销售额超过6亿。

滇虹药业兵分两路,药品在云南总部生产,日化产品在上海生产,到年,滇虹药业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3亿元。

为了让滇虹药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周家礽听从别人建议,引进了国外的投资,并招聘了具有西方管理经验的人才。

为了找到合适的高科技人才,周家礽花费了大力气。

他经常拖着年迈的身体,全国各地去面试大学生。

年,周家礽冒着倾盆大雨,赶了一天路才从上海来到无锡,晚上七八点多,他也顾不上休息。

面试完技术人员,周家礽还兴致盎然,滔滔不绝地给来面试的大学生,讲了一个多小时滇虹药业未来的规划。

别看周家礽年纪大了,在工作上完全不好”对付“。

员工要去汇报工作,必须做好充足准备,有时为一个问题要准备10个后备答案,以防周家礽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否则在这个技术专家面前,根本糊弄不过去。

周家礽精力特别充沛,完全不输年轻人,早上十点前到公司,晚上七八点才离开。

只要是聊工作的事,他精神状态特别好,所有小事都要关心一下。

随着企业的发展,周家礽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为了让企业与世界接轨,周家礽把董事长的职位让了出去,可这一让,滇虹药业销售额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外来的管理人员很难与本土体系相磨合,许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相继离开了职位,周家礽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创建的“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年,为了保住利益,股东大会决定出售滇虹,周家礽苦劝无果,只好无奈地把苦心经营20多年的企业拱手让人。

滇虹药业%的股权,被拜耳集团以36亿元买走。

对出卖滇虹药业一事,周家礽痛心疾首:“我很后悔卖掉滇虹药业,比卖掉我的亲生孩子还要痛。”

此时的周家礽已经81岁了。

失去了滇虹药业,周家礽特别后悔,他多次提到:

”我一生做了很多药,但就是做不出后悔药。“

虽以36亿元的价格卖出了滇虹药业,但周家礽一点也不甘心,心中创业的激情就像一团熊熊大火,始终在燃烧。

他思忖再三,决定在耄耋之年再次创业。

84岁再度出山,周家礽面临着更多难题。他的体力成了合伙人最担心的问题。

可周家礽完全没受到体力的影响。

在一次与合作人正式见面约谈时,双方约的是晚上7:30见面,周家礽18:35才下飞机,途经的高架桥上特别堵,工作人员以为他会晚些时间到。

可还不到七点,周家礽的身影就出现在公司楼下小面馆里,晚上7:30,周家礽准时出现在会议现场,没迟到一分钟。

周家礽想要再次创业的信念,就像他身上印的广告词”impossibleisnothing“一样,一切皆有可能!

这也正是周家礽的写照。

有人把周家礽与禇时健作比。

禇时健年从“中国烟王”的高峰跌落,年因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74岁承包了一片亩的荒山种橙子,成为一代“橙王”。

周家礽60岁创业,凭着“皮康王”的品质,把滇虹做到了上亿,84岁再度出山创业,至今还在忙忙碌碌。

周家礽听后,谦虚地摆摆手:“他可厉害多了,他那时候太不容易了……”

有人问周家礽的人生偶像是谁,周家礽会马上说出保尔·柯察金的名字,《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那本书周家礽看了好多遍。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句话才是周家礽一生追求的目标。

-END-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APP:《周家礽:滇虹药业创始人82岁再创业》

药智网:《他60岁建药厂赚13亿,被迫“净身出户”后,83岁再创业》

作者:米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