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宝宝以后,宝妈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交给宝宝,每天都不辞辛劳的忙碌着,可是尽管这样,有的宝宝还是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它带孩子是一件非常细心的工作,孩子带好了,是应该的,孩子带不好,就都是你的责任,往往费力不讨好。年轻的妈妈要多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增加自己的育儿经验,别因自己一时的粗心,损害了小宝宝的身体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呛奶和吐奶这件事给宝宝带来的伤害。
一、淹脖子
上个月王女士生了个儿子,宝宝出生的时候6斤4两,家里人非常高兴,可是回家没多久,王女医院,原来,宝宝出生后体型偏胖,肉嘟嘟的很可爱,平时孩子一直是王女士小两口自己带,可是这几天,王女士忽然发现孩子的脖子附近起了一大片湿疹,王女士扒开宝宝脖子的褶皱处一看,当时就下了一跳,儿子的整个脖子都被奶淹了,皮都泡烂了。
在医院诊断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宝宝这些天经常吐奶呛奶,而王女士喂奶时也没怎么注意,吐出的奶没有及时清理掉,把孩子的脖子都泡烂了,孩子太小了,自己不舒服并不知道如何表达给大人,就这样慢慢形成了淹脖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致使宝宝受到了伤害,王女士自责的痛哭起来,其实,像王女士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年轻妈妈当中非常常见,由于喂奶的姿势不对,或者是平时照看孩子太粗心,都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奶水进入新生儿脖子的褶皱处红烂,俗称淹脖子。一般会发生在0-1岁的小宝宝身上,新生儿皮肤稚嫩,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抵御外界细菌能力差,结果就很容易出现淹脖子!
二、新生儿中耳炎
有的宝妈白天工作比较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宝宝还在吃奶,妈妈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很容易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因为婴儿的耳咽管短,这就比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容易堵塞。当耳咽管堵塞以后,液体集聚,为细菌创造了繁殖的条件。脓液形成后,身体会试图对抗感染,随着越来越多的脓液聚集,会冲击耳膜,引起疼痛,有时甚至会出现短暂地听力丧失。新生儿的耳朵经常有黄色脓水流出时,就说明宝宝很可能患上了新生儿中耳炎。
以上两种病症都是新生儿时期经常发生的,而这些由于宝妈疏忽使宝宝受到伤害,更是让年轻的妈妈们后悔莫及,宝宝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啊,伤在宝宝身,疼在妈妈心!想要避免这种情况,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才行,同时,宝妈们要及时纠正自己的喂奶姿势,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下面小编总结了几条防止宝宝出现淹脖子和中耳炎的小技巧,宝妈们请收下!
用好围嘴垫和芦荟胶
宝宝吃奶的时候,应用围嘴垫在宝宝的嘴巴下面,防止奶汁顺着宝宝的嘴巴流到脖颈里去,等吃完奶后,一定要及时清理宝宝皮肤。宝宝睡觉的时候,更要注意宝宝脖子的通风,以及室内温度,注意别让宝宝出太多汗,避免宝宝出现淹脖子。其次,要保证小宝宝的皮肤清洁干燥,可以每天用干净的毛巾,沾湿温水,进行擦拭,特别是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地方,都需要及时清理。如果发现宝宝部分地方已经有了湿疹,或者发红溃烂,可以涂一点红霉素软膏或者芦荟胶,能起到杀菌消肿作用,但是千万不能使用爽身粉、痱子粉等粉剂。
母乳喂养时尽量抱着喂
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很容易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所以在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同时还要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防止口中含有的剩余奶汁流入耳朵内,如果有奶水进入耳朵,要及时用棉签清理一下。
避免长时间吸奶嘴
很多父母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玩,这种小道具虽然能让宝宝保持安静,但其实也会大大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有研究发现,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所以家长要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含奶嘴哦!
(本文系原创文章,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