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中耳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岁男孩误食降压片送医抢救这6个养娃神坑 [复制链接]

1#

大家都明白养儿一百岁的道理,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心力,一切的革命都是为了娃儿茁壮成长。

但扎心说一句啊,很多花式育儿坑还是家长亲自牵着孩子的手往里面送的……

想想啊,九年义务都改版好几次了,育儿知识又怎么能不与时俱进呢?

想要娃儿健康安全地长大,家长还是要保持学习的心态更新最新的育儿知识啊!

所以局长今天特意选了几个家长们日常特别容易犯的误区来跟大家一起唠一唠~

01

不要再骗孩子说药是糖果

“3岁男孩偷吃医院抢救”;“8个月女婴误服高锰酸钾严重腐蚀身体器官”;“2岁女孩误当维生素E为糖果大量服用需要紧急洗胃”……

给孩子喂药是件令家长感到头痛的事,为了让孩子乖乖把药吃下去,家长们都爱哄孩子:药是甜甜的,都是好吃的糖果。

再加上现在多数儿童药的口味都制成水果味方便孩子入口,孩子难以分辨,所以把药惦记成糖果拿来吃的新闻已经不新鲜了。

数据显示:

在我国,中毒是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平均有约名儿童(0-14岁)因中毒而死亡。而误服药物中毒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80%以上儿童误服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所以请家长记住,以后不要随便跟孩子灌输“药=糖果”这个观念了。

让孩子明白,药就是药,是为了治疗身体的不适,日常是不能乱吃的,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孩子健康的用药观念。

除了儿童药,成年人服用的药片也容易让孩子误服,尤其家里有老人需要长期服药的,更加要打醒精神,保管好药物。

孩子好动贪玩,一吃就是一整瓶药片,过量服用药物非常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02

卡鱼刺就吃醋吞饭团?

小时候卡到鱼刺,老一辈总是让我们吞一口饭团,把喉咙里的鱼刺压下去,或者让喝一大口醋和水,说是能把鱼刺软化掉。

其实,虽说醋是酸性的,但经过喉咙也就短短1-2秒的瞬间,又不是硫酸,怎么指望它能化骨于无形呢?

而吞饭团就更加危险了!非但不能把鱼刺安全移除,甚至还会把鱼刺本来的位置推得更深入。

那如果不小心卡到鱼刺,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卡到的位置比较浅,张嘴就可以看到的鱼刺,可以找人小心取出;

●如果取不出来,或者卡的位置很深的话,医院。

怎么预防孩子卡刺?

1、源头下手。日常可以给孩子吃鱼刺较少的鱼类,如鳕鱼、鲈鱼、三文鱼等刺少肉多的鱼产品;

2、叮嘱孩子吃饭时要专心,吃鱼时不要把鱼肉混进其他饭菜里吃一起,否则一同塞到嘴巴里是很难察觉出鱼刺的。

03

牙膏、酱油是烫伤“神器”?

烫伤抹酱油、牙膏、活碱……这些方法肯定不少家长都听过。

局长最近就看到一条新闻:

“2岁男童乐乐不小心打翻热水被烫伤,奶奶情急之下马上掀开衣服查看伤势,结果反而蹭掉了水泡。奶奶又“急中生智”拿来“活碱”涂抹在伤口上,结果却让孙子碱中毒了……”

看到这个事例,局长真的要站在宇宙中心呼唤一句:不要再为难牙膏和酱油了!

这道超纲题真不在它俩的射程范围,还有醋、红药水、花生油、“活碱”等奇奇怪怪的东西,一个都不能用。

一旦遇到烫伤情况,麻烦记住五个口诀:“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

●“冲”,马上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势部位10分钟以上使患处冷却,越早冲洗对组织的损伤就越浅,以后治疗起来也就比较快;

●“脱”,冲洗后在水中小心剪开脱去衣服,千万不能硬脱衣服造成伤口的二次伤害;

●“泡”,把患处浸泡在冷水中持续至少30分钟,不要用冰块以防冻伤;

●“盖”,浸泡完用干净纱布等覆盖烫伤的创口并包扎好;

●“送”,医院让医生作出专业治疗。

04

流鼻血仰头止血?

流鼻血怎么办?大部分人的反应是马上把头仰起,跟“抬头45度仰望天空眼泪不会掉下来”的原理一样。

但是局长告诉你,这个方法是错的,你这些年的头白仰了。

孩子流鼻血的时候仰头,不但不能止血,还可能让血液流到咽喉和食道。

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到食道及胃肠中,刺激胃肠黏膜,导致不适感或呕吐。出血量大的时候,血液还容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危险。

此外,用水拍额头、把手举高、塞纸巾团的方法,通通都是无效的。

正确做法:

头部微微前倾,捏住或者压住流血的一侧鼻翼,坚持5-10分钟,也可以酌情延长时间。小一些的宝宝家长可以帮助按压哦~

如果条件不允许持续按压(比如宝宝抗拒触碰和哭闹),出血不是太多,可以用清洁的棉球塞入出血的鼻腔,棉球的深度掌握在2厘米左右。

如果出血持续半小时以上就要马上就医。

05

保健品从娃娃抓起?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终于把手伸到保健品的范畴了。

很多家长都热衷于给孩子补钙、补DHA、乳铁蛋白芸芸,局长甚至还听过有家长给宝宝吃燕窝的。

先说燕窝,其实它已经被科普了N遍营养价值还不如鸡蛋。

价格不菲还不环保!怎么跟孩子解释这一口燕窝是踹了燕宝宝的老巢才能吃上的?

至于如钙镁锌、DHA、乳铁蛋白、益生菌之类的儿童保健品,很多家长已经到了“滥补”的阶段,看见别人吃,咱娃也不能落后。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需要吃保健品,而是孩子吃了保健品能治愈家长们的焦虑。

燃鹅,孩子发育尚未成熟,长时间服用保健品反而会导致孩子的肾脏负担加重,得不偿失。

06

遗传的锅,孩子不背

作为一个五官不玲珑的孩子,局长从小就听过七八姑八大姨苦口婆心地劝要多捏捏鼻骨,否则错过了发育阶段,鼻子就再也不能逆天改命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怕是还没捏出高挺的鼻梁,就得先捏坏鼻粘膜了。

由于鼻腔内的血管丰富,孩子的更是脆弱,在给捏鼻骨的同时,稍用力不慎就会损伤鼻粘膜,降低鼻腔对外界的细菌侵袭的抵御力,分分钟捏出个鼻炎和中耳炎。

况且,决定鼻梁高度的,是遗传因素啊!

家长们能改变的真的有限,所以别再捏痛你宝贝的鼻子了。

还有家长为了让宝宝头发长得更加浓密,帮宝宝剃光头发。

局长仰天大吼:“决定头发数量是毛囊的多少,而决定毛囊的多少则是遗传的因素!”

1岁内宝宝不长头发是很正常的事,2岁后头发基本都正常生长了,所以各位家长只需要静候花开,收起剃刀吧!

更何况小宝宝头皮娇嫩,囟门还没闭合,这时候理发很容易会刮伤头皮、毛囊,引起感染。

而且头发还能起到保护作用,不让紫外线直射宝宝头皮。

所以,遗传的锅,宝宝不背!

更多精彩点击:

4岁天才男孩爆红网络,我却只感到背脊发凉7岁女孩眼里被强塞纸片:面对熊孩子的作恶,校长竟然这样说……宝宝多大分床最合适?不是2岁也不是6岁,以这个信号为主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是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开始管“为什么有的人拼死累活都要生二胎?”这个2岁小女孩让我们看到了最美的答案

我就知道你“在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