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01
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较常见的感染途径有:
1.咽鼓管途径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此型病变常累及骨质,破坏听骨,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
3)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的吹张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小儿咽鼓管官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例如:平卧哺乳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
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3血行感染
极少见。?
02
临床表现
1.耳痛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如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少数病人可无明显耳痛症状。
2.听力减退及耳鸣病程初期病人常有明显耳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后期鼓膜穿孔后耳聋反而?可能减轻。耳痛剧烈者,听觉障碍常被忽略。有的病人可伴眩晕。
3.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性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4.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倦怠,纳差。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类似消化道中*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03
护理
1.普及有关正确擤鼻及哺乳的卫生知识。
2.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
3.有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避免游泳等可导致鼓室进水的活动。
主任简介
张雅凤,主任医师、科主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主治病证:小儿各系统疾病,尤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症、癫痫,小儿哮喘,慢性咳嗽及紫癜等。
出诊时间:
张雅凤:周一、周四上午在国医堂9诊室(仲景楼)
下午儿科门诊1诊室(仲景楼)
单翠英:周二、周日全天儿科门诊2诊室(仲景楼)
史荟杨:周三全天儿科门诊2诊室(仲景楼)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