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概念
体内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体重下降超过正常标准的10%时,即称为消瘦。这里所指的消瘦,一般都有短期内呈现进行性体重下降的体重数值对照,且有明显的衣服变宽松、腰带变松、鞋子变大,以及皮下脂肪减少、肌肉瘦弱、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旁证。至于脱水与水肿消退后体重下降,不能称为消瘦,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经抢救治疗渐入恢复期后,仍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失语等后遗症。
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软组织的急慢性化脓感染性疾病,以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
并可兼见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以儿童多见。
属中医学“聤耳”“脓耳”“耳烂”等范畴。俗称“烂耳朵”“耳底子”。
临床多将本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进行治疗,在急性期如未彻底治愈,则将迁延成为慢性。
02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候。
一、肝胆湿热证
耳内流脓,脓液*稠,有腥臭味,病情较重,听力下降,耳内有胀闷感,头痛,耳鸣,或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口苦咽干,胃纳不佳,小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腻,脉弦数。
以耳内流*稠脓液、气臭、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治宜清利湿热,解*排脓。
二、阴虚火旺证
长期或反复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或流黏液,时出时止,或有恶臭气,耳不痛或微痛,听力减退,腰膝酸软,
每遇外感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耳痛,头痛,眩晕,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以耳部流脓、脓液臭秽、听力减退、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宜滋阴降火。
03
对症选药
一、肝胆湿热证
①龙胆泻肝丸;②桂林西瓜霜;
③银翘解*片;④羚翘解*片;
⑤当归龙荟丸;⑥耳聋通窍丸。
肝胆湿热所致的化脓性中耳炎,其症重者,可用龙胆泻肝丸合耳聋通窍丸合冰硼咽喉散(外用)。
龙胆泻肝丸、耳聋通窍丸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同时外用冰硼咽喉散。
方1:栀子10g(捶碎),*芩10g。
方2:木通6g,车前草10g。
方3:蒲公英15g。
方4:淡竹叶10g,薄荷6g,金银花10g。
方5:金莲花10g,菊花10g,甘草3g(片)。
二、阴虚火旺证
①柏地*丸;②大补阴丸;
③河车大造丸;④加减地*丸;
⑤五味子丸;⑥耳聋左慈丸。
阴虚火旺所致的化脓性中耳炎,其症重者,可用知柏地*丸合耳聋左慈丸。
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3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
方1:*柏10g(捶碎),知母10g。
方2:墨旱莲15g,女贞子15g(捶碎)。
方3:玄参10g,麦冬10g。
方4:生地*10~15g(切片),玄参10g。
方5:熟地*10~15g(切片),山茱萸10g。
04小结
1.视力疲劳是指久视则眼睛疲劳,视物模糊昏花的一种症状。
肝血不足证宜首选精乌颗粒;肝肾阴虚证宜首选杞菊地*丸。
各类证候的视力疲劳,均宜采用成药配伍与药茶送服,同时宜内服药与外用药并举,以提高疗效。
2.注意事项:①加强眼睛保健,避免不良环境,如烟熏、灰尘、风沙、强光,避免揉搓眼睛、过用目力等;
②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油炸之品,避免烟酒过度。
传承食医智慧;
通晓饮食真谛。
更多精选
食疗美容
《神农本草经》
素食食疗课
关于课程,欢迎(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