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们送孩子入园,可能都会叮嘱他:“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要跟同学好好玩,不能打架”“要听老师的话”......
但反过来,我们有没有思索过,我们要做个什么样的家长呢?在幼儿园老师眼里,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呢?
小编提醒,这6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更有帮助,也会更受老师欢迎!
主动承担家园共育责任的家长
一些家长现在还抱有这样的心理:我花了钱把娃送到幼儿园,他们就要什么都管好。于是乎,自己当起了“甩手爹妈”,教育的责任全交给园所。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幼儿园除了教孩子一些知识,还会通知精心设计的课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品质及个性,孩子在幼儿园习得的良好习惯和品行,如果没有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延续和发展,那将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预期。
举个例子,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独立吃饭,而在家里家长为了省事,就追着喂饭,这样孩子在幼儿园5天养成的好习惯,周末只需2天的时间足以轻易摧毁,前功尽弃,然后又得重新再来,这就是教育界所说的“5+2=0”现象。
家长一定要明白:幼儿教育并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长可以经常和老师分享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好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工作,安排好孩子的作息和生活,让孩子的教育发挥出5+27的效果,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解和信任老师的家长
由于社会上一些个别现象,使得一些家长对老师极度不信任,容易把小事扩大化,如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受伤一定是被欺负了,孩子尿裤子就是老师照顾不到位,回家喊饿就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原本正常的事,常被一些家长误解。
其实,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老师一刻都不能马虎,有时从早到晚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如果家长们总在一些不重要的小细节问题上纠结、挑刺,甚至一言不合就闹到园长那里去,这只会让老师感到委屈和不安,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家长应多给老师一些理解和尊重,这会对老师带来莫大的鼓励。
积极参加幼儿园活动的家长
在孩子的幼儿园教育中,很多工作也需要家长共同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老师,比如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等,不仅能让老师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有利影响,孩子能感觉到父母的关心,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积极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家长
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每天匆忙接送孩子,和老师沟通交流得很少;有些家长对于老师交待的事情并不放在心上;还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玩的地方,入不入园都没关系,甚至不跟老师打招呼就几天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想要老师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