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工具,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交流能力,以及性格的塑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发育方面,有快有慢,个体差异较大。通常能发出有意义的词,如“妈妈”等,一般是在10个月到1岁半。如果到了这个月龄,还是对周围成人的语言或叫自己的名字毫无反应,并且自己不发出声音,则需要考虑宝宝是否有听力问题,或语言发育迟缓,医院检查。
01说的基础是听
在语言发展方面,“说”的基础是“听”。这就是为什么耳聋的宝宝也能发声,但是后来由于他们听不到大人的声音,不能再学习,失去了发声的兴趣,从而使语言的发展出现了障碍。
因此,要想语言发展得好,首先需要做好宝宝听力的保护和训练。
1)不要给宝宝掏耳朵,以免操作不当算损伤听力
2)避免让宝宝暴露在噪音下
3)感冒和平躺吃奶容易引发中耳炎,如果发现宝宝扯着耳朵哭闹,及时就医
4)多叫宝宝的名字,多和宝宝说话,内容可以是给宝宝介绍窗外的场景,介绍家人在干嘛,介绍玩具的颜色数量等等,在聊天中让宝宝熟悉发音方式和语言结构,积累词汇。
5)多给宝宝听音乐,但要注意音量
6)多带宝宝体验不同的环境,聆听不同的声音
7)多给宝宝讲故事、读绘本
02正确地引导宝宝说话
除了具备良好的听力基础外,宝宝的语言发育更离不开父母的科学引导。
通常,儿童语言的发展,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宝宝准确地发音,清晰地表达。
1.0-4个月:无意识的交流阶段
从最开始发出的咕咕声,到发出细小的喉音如la、ma,再到发出“啊”、“呀”的语音。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熟悉了妈妈的声音,对陌生的声音感到吃惊,对过大的声音会害怕地哭泣。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这个时期,可以做一些激发宝宝发声的游戏:
1)面对着宝宝,用温柔的声音发声,从A(啊)、O(喔)等简单的元音逐渐复杂,以此逗宝宝笑和发声。
2)抱着宝宝,指着挂画上的物品,慢慢的地重复物品名称,让宝宝看清自己的口型,诱导宝宝模仿发音。3)对于宝宝发出“啊”、“呀”的声音,高兴时的笑,发脾气时哭,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做出反应,这些特殊的语言都是宝宝与大人情感交流的方式。2.4-9个月:有意识的交流阶段开始模仿大人牙牙学语,能够简单的重复。会定位声音的来源,并积极地寻找目标。开始意识到听到的声音是有意义的,慢慢的能够把语言和物品联系起来。
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宝宝的语言功能。
1)多带宝宝玩,多和宝宝说话,教并且鼓励宝宝发音。不要对宝宝发音不感兴趣,视而不见,这样会打击宝宝学习说话的兴趣,不利于宝宝语言发育。
2)和宝宝说话尽量慢且清晰,多使用短句。不要自顾自地说个不停,给出时间,让宝宝反馈和重复。
3)起初宝宝会无意识的发出一些声音,如ba、da、ma,要想让宝宝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说话,就需要在宝宝发出这些声音的同时,重复宝宝的发音,然后与实际事物相联系。例如,宝宝发出mama,就要赶紧重复宝宝的发音,然后指着妈妈说,这是妈妈,不断的重复,宝宝就会产生印象。慢慢宝宝就可以“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9-18个月:单词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名称,并随着积累,慢慢理解一些日常会话中的动词,如“吃饭”、“坐好”等。这个时期,父母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在家时教他屋子里物品的名字,玩具的名字,并经常叫宝宝自己的名字,让他有意识。出门时教他认识树、花、鸟等。注意不要用儿语,要用正规的语言教他。
2)耐心地听宝宝发出的难以理解的话,尽力找出其中真正的词,并给予回应。3)引入概念,如指向物品,描述塔是大还是小,是空还是满,冷的还是热的等。4)教物品的名字时,也要区分它的颜色。5)简单的数数,如穿了2只袜子,或给宝宝唱数字儿歌。6)绘声绘色地给宝宝讲故事或读绘本,既可以放松心情,给宝宝展示奇妙的语言,还可以与宝宝增进感情7)给宝宝创造说话的条件,如果宝宝总是用表情、动作提出要求,家长要拒绝,引导和迫使宝宝实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8)宝宝发音不清要及时纠正,不要嘲笑他,否则容易导致宝宝不敢开口或不愿开口。9)宝宝模仿骂人的话,家长要严肃制止和纠正。尤其是对于家中长辈觉得小孩骂人可爱,起哄和怂恿会导致宝宝继续模仿,养成坏习惯。所以要营造文明的家庭氛围和环境,避免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4.1岁半-2岁:词组阶段能够听懂简单的指示,并开始用单词和词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期的父母要注意,平时多和宝宝交谈,多使用正确的语言搭配,说明和指令要尽量简介,有助于宝宝理解。
安排丰富的社交活动,让宝宝多接触其他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练习与人沟通。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喜欢喋喋不休。例如他们会一边玩玩具一边描述自己在干什么,家长可以陪孩子玩耍,耐心地听他们讲述,积极地回应,并适当的发问,引导宝宝回答,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也是引导宝宝独立思考的过程。
但由于宝宝的词汇量还比较有限,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常常会胡乱的搭配词语,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父母和家人不要嘲讽和训斥宝宝,也不要让他独自练习,这样会对他的语言发育和思想表达产生消极影响。
5.2岁-3岁:早期造句阶段可以说出语法结构相对完整的简单短句,但是宝宝发音往往不是很准确,无法区分近似的音。如把“师”(shi)说成“西”(xi),把“吃”(chi)说成“七”(qi)等。
这个时期,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保证准确的发音,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并有意识耐心地教孩子,如可以给宝宝讲解这个音时如何发的,并让宝宝观察口型以及发音时唇合舌时怎样动的。
3岁是发音器官逐渐完善,发音机制基本定型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形成错误的发音,后期再矫正就会比较困难。因此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教孩子清楚、正确的发音。
6.3岁-5岁:句子掌握阶段可以理解和使用较复杂的句子,掌握大部分的语法结构。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语音系统。要多和宝宝交流,锻炼宝宝叙经历和讲述故事的能力,学会更复杂用语的表达。
7.5岁以后:完整的语法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俨然是个小大人了,不妨像大人一样和宝宝沟通交流,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扩充词汇,潜移默化地便掌握了各种语言环境的表达。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谢谢。喜欢本篇文字,欢迎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