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怪兽,谁知道名字啊?”
“椒图”“行什”“吻兽”……
“‘朝天吼’应该是不存在的,那皇帝怎么知道是‘朝天吼’在叫他呢?”
昨日,在成都武侯区新华文轩购书中心,成都商报儿童团的小记者“兽丝”们与《故宫里的大怪兽》作者常怡进行了互动问答,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关于这些怪兽的答案,就像李小雨在故宫探索那些怪兽一样。依托故宫创造了另一个平行童话世界的童书作家常怡,带着孩子们进入她所创作的这个既真实又奇幻的时空。
对于常怡的童话作品,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我想,爱做梦的孩子们一定会喜欢她那些迷人的故事。”
自从《故宫里的大怪兽》于年首次出版以来,销量超过万册,故宫里的椒图、吻兽等怪兽开始在生活中进入孩子们的世界。现在,常怡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童话作家之一。
在来成都参加“天府书展”活动期间,常怡接受了成都儿童团的采访,和团妈聊了《故宫里的大怪兽》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如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等话题。
关于故宫怪兽那些事
《故宫里的大怪兽》,讲的是11岁的小学生李小雨在故宫捡到一个神奇的宝石耳环,由此,她得以听到在故宫生活了几百年的怪兽们开口说话,并经历了许多惊险的故事。随着书的出版,后面出现了相关的动画、音频等内容。《故宫里的大怪兽》,通过常怡笔下的李小雨,带着众多的小读者一起去认识故宫里各种有趣的怪兽,将那些只藏在故宫里、古籍里中的有趣怪兽赋予了新的生命,将其鲜活地呈现在小朋友们的眼前,也开启了孩子认识故宫的另一个视角。
常怡是中国第一个把故宫里的怪兽写进童话书里的人,而这个故事的开始,来源于小时候故宫门口讲故事的爷爷奶奶们。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前一天晚上,胡同昏暗的路灯下,一个老爷爷一边扑着扇子删蚊子,一边讲一个怪兽的故事;第二天,我爷爷就借了某个街坊邻居的通行证带我去故宫里转,我亲眼看到了那只怪兽,甚至我可以摸到它。”在此前的采访中,常怡描述自己在故宫听故事的场景。
小时候,因为爷爷家就住在故宫旁边的北池子,从那里走到故宫的东华门也就几分钟的时间。那时候的故宫对于常怡来说,就像是家附近的大公园,通常前一天听坐在门口的爷爷奶奶们讲故宫里的故事,第二天爷爷就能跟着爷爷去寻。去到故宫,爷爷在一旁看书,她便自己和故宫里的野猫们玩耍,一边去寻找爷爷奶奶讲的故事里的怪兽们。
头一天听到的故事里的怪兽,第二天就能触碰到,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体验。而这,也是常怡开始对怪兽感兴趣的开始。到现在,她一直在搜集这些怪兽们在古籍中的故事和来历,也种下了《故宫里的大怪兽》的种子。
但是长大以后,常怡发现,虽然故宫里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认识这些怪兽的人却越来越少。甚至网上或杂志上,也经常会标错这些怪兽的名字。“今天,有意思的东西太多,很少还有我小时候那种口口相传的场景。所以,我想以童话的形式写出来,至少让孩子们知道,就在他们身边,就有那么多神奇的,传承千年的怪兽们存在。也希望当孩子们提起怪兽的时候,不再只是想起那些欧美的怪兽,也能想起自己生活着的土地上的那些传统怪兽们。”
从“抽屉文学”
到“怪兽出笼”
但创造了一个故宫怪兽童话世界的常怡,并非一直是专职作家。此前她在财经媒体做过十年的记者,后来转到互联网公司工作。真正开始童话写作,是在她准备做母亲的时候。而那时,通常写完了就放到抽屉里,也并未想过要出版,她说:“最初只是希望把自己脑袋里的故事写下来,将来讲给孩子听。”
常怡说,写作是需要契机的。虽然从小便生活在故宫周围,听着怪兽们的故事长大,但是开始写书的时候她并没有想过要写一本和怪兽相关的书。年,她的作品《燕归巷的三月》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童话大奖。
后来在怀孕期间,她写了第一本《李看看的自习课之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桃树小学五年级的普通小女孩儿李看看,在午后暖暖阳光下,开始做着一个又一个奇异而多彩的梦,一个普通小女孩关于做梦,关于幻想的故事。她说:“因为我一直觉得我自己一定会生个女儿,所以我写的所有主角都是女孩,将来是要读给她听的。”
在此前接受采访,谈到小时候的自己,常怡坦言,和《故宫里的大怪兽》里的主人公李小雨有些像。她描述,小时候,自己是那种很普通的小孩。很瘦弱,体育不太好,成绩不好也不差,也不淘气,是那种不太会受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