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我对他好,所以他才会诬赖我。”这句话是不是会颠覆你们的认知?
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在讲自己被家长恶意上告的故事时说的,这句话让我对好老师和幼儿心理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有一天,我坐在车上听广播讲了一个故事,叫《幼儿园的孩子会说谎吗》。起初我认为孩子天真无邪,他们是不会撒谎的,而且即使犯了点小错误,为了逃避责任,他们可能会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但他们根本没有圆谎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话时真时假。
可是,当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对幼儿园的孩子撒谎一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幼儿园的孩子确实会“撒谎”,关键是孩子的这种撒谎行为,一般人还理解不了。
故事说,有一位妈妈,为了方便照顾自己的孩子,又不耽误挣钱养家,她找了一份幼儿园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照顾孩子的方便。可是,等孩子长大了,上了中学、大学、参加工作后,这位妈妈依然还在幼儿园里继续她的幼教工作,她就是连续干了20年幼儿班主任的张老师。
张老师的孩子亲眼看到妈妈为这份工作付出了多少劳动,受了多少委屈,劝她不要再干了,张老师却说她热爱上了这份工作,她离不开那些可爱的孩子了。
有一天凌晨三点,一位家长给张老师打电话,说他家孩子(五岁男孩)半夜说耳朵疼,问问老师有没有谁在学校里扭过他的耳朵。张老师说没发现呀,孩子在学校里一天都是高高兴兴的,没发现与其他的孩子发生过矛盾,自己也从来没有扭过孩子的耳朵,或者有过其他的体罚。
家长又问那其他的老师有没有扭过孩子的耳朵呢,张老师说也没发现,并表示到学校后再去问问其他老师。于是家长挂了电话。
现在的孩子都那么娇贵,而且稍不注意家长就会惹事生非,上告到校长那儿,或者教育局那儿。老师们每天都是小心翼翼,怎么会有揪耳朵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第二天早晨,天黑蒙蒙的,家长又一次打来了电话,说孩子耳朵疼得厉害,医院检查一下,家长问过孩子了,孩子说是让张老师扭的,让老师务必给家长一个说法,还说他现在就去学校找校长。
张老师慌慌张张地穿好衣服就往学校跑,早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刚到学校就见到这位家长在跟校长理论,校长什么都不知道,只好说着好话,敷衍着等张老师的到来。
校长单独找了张老师谈话,说张老师平时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其他的老师也都夸她干得非常得优秀,校长也不相信她会扭孩子的耳朵。
张老师反复给家长解释,说自己真没有扭孩子的耳朵,其他的惩罚也没有。孩子那么小,自己都是耐心地给孩子们讲道理,从来不曾有过什么体罚。可是孩子爸爸依然不依不饶,他说孩子一口咬定就是张老师扭了他的耳朵,一定要医院给孩子检查,负责医疗费。
校长只好调出了学校里的教学监控,孩子一整天在学校里都平安无事,高高兴兴地吃饭,上学都是蹦蹦跳跳的,脸上的笑容像一朵花,根本没有老师扭他的耳朵,也没有老师对他说过批评之类的话。
张老师耐着性子给家长解释,家长不但不听,反而口出脏话,说:“孩子那么小,他会撒谎吗?你想推卸责任,我绝不会放过你。”
张老师强忍着委屈的泪水说,先给孩子去看病要紧,如果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会负责,会接受惩罚,也表示自己愿意同医院给孩子检查,这位家长爸爸这才作罢。
在这位爸爸到学校里来闹事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医院检查了。这边一闹腾,中午时分到了,太阳热辣辣的,张老师早饭没有吃,中午又到了饭点,她一点胃口也没有,心里又急躁又郁闷,天气又躁热,她走路都摇摇晃晃的,本来她的身体最近也不是很好。
张老师的孩子不放心,觉得妈妈在学校肯定会受委屈,他相信自己妈妈的为人和工作精神,于是,他来到了学校,看到妈妈这个样子,他十分的心疼,但也不知道如何帮到妈妈,即便让妈妈辞职,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妈妈背着这样的黑锅委屈地离开。
可是,家长一口咬定,孩子那么小,是不会撒谎的,这个问题可就难办了。
张老师拖着疲医院去看孩子,医院的检查状况。医院门口碰见孩子医院出来,医生说孩子是突发性中耳炎,与外力的影响没关系。张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叮嘱孩子的妈妈好好照顾孩子,这才回家休息了。
孩子的爸爸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不好意思张老师,孩子说是你扭的,我以为孩子不会撒谎,所以说的话有些重,你别住心里去啊!
回到家后,张老师的孩子问妈妈:“妈妈,这个孩子平时怎么样,他经常撒谎吗?”张老师说:“这个孩子很可爱,聪明伶俐,老师也很喜欢她,他还特别喜欢找老师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不曾撒过谎。”
“那他为什么一口咬定是你扭了他的耳朵呢?”
“家长的问题有误导性,家长一直问是谁扭过他的耳朵,他只好顺着家长的思维来回答了。”
“那他为什么不说是其他的李老师、王老师扭了他的耳朵,而非说是您呢?”
“因为我对他太好了,他很喜欢我。”
“我不明白,喜欢你,为什么要诬赖你呢?”
“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他喜欢的人的位置在他心里排在最前面,不管遇到了什么事,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心里最重要的那个人,位置靠前的那个人。所以当他爸妈追问时,他就随口说出这个人的名字,不管这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安在这个重要位置人的身上,这就是小孩子的思维。”
听到这里,我才明白,小孩子真的会“撒谎”,而且他的这个谎话还不容易被别人识破;张老师是真的热爱教育,热爱她的学生的,她能够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可是又有几人能理解到老师的付出呢。
感谢这个故事,感谢这位幼儿老师让我又了解到了小孩子的这么一个心理认知模式。真的非常地佩服这位老师,她确实是一位称职的宽容的好老师。
同时也希望家长们能够理性对待家校之间发生的问题,对老师多一分理解与宽容,找老师是反映问题、解决矛盾的,不要动不动就找老师的领导去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