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字敬夫,生于明朝正德辛未年。他的祖辈寓居潮州府海阳县东莆仙都乡山兜村,父亲林毅斋是个穷儒生,晩年单生了大钦这个男孩子。
嘉靖壬辰年,林大钦上京应试,考中了状元。关于这个文状元的传说和轶闻特别的多,下面就拣几段来讲一讲。
相传大钦原名大茂,小时候入了学以后,上课好伏在桌上昏睡。他的启蒙老师叶蓁,曾作一联讽喻他说:
困困昏昏,昏昏困困,
越困越昏,越昏越困。
大茂立即对上去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先生”从字面上解是“先出生”,其实是指老师,因用得巧妙,无懈可击,叶老师反而佩服他的“捷智”。
叶老师再作一联,干脆拿大茂的名字入对:
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
意思是说,满园的竹架,无论如何成不了林,更谈不上茂盛。谁料,林大茂当即对了上去:
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
梅花是先有花,后才发叶的,所以说,梅花并非由叶先发的呀!
至此,叶老师深为叹服,预言这孩子长大了,总有一天要大魁天下,故给他改名为“林大钦”,
“大钦”寓有大魁天下的意思。
大钦长到九岁那年,官府兴修水渠,须从山兜村前的田园经过。村里的几家富户,眼见自家的田地被划入官渠范围内,暗地里送了“情礼”。主管的小吏既揩了油水,便把官渠线路作了改动。
谁知这一改,林大钦的一位守寡的婶娘,便有几亩自耕田给划入挖渠的范围了!他婶娘和吏员辩驳了一场,可是不济事。林大钦就在夜间将挖渠的标签移回到原来那几户富户的田里。
隔天早上,那几个富户找到了小吏,小吏察看了现场,大骂移签之人。站在人群中的林大钦,登时承认是自己干的,而且据理力辩。小吏欺他年幼,恐吓道:“走,见官去!”林大钦一点不害怕,瞪圆了眼睛,嚷道:“有理怕什么见官?”那小吏当着众人的面前,又羞又恼,骑虎难下,只得带林大钦上县衙。
将到县衙,忽见路旁有一处污水坑,林大钦跳入坑沟里,一双着红鞋的脚,直染成乌七黑八的,然后,他才跳将出来,大大方方地走进县衙,口中还高声地念道:“红鞋换乌靴,上堂见老爷”
这当儿,知县正坐在堂上,暗暗诧异:哪儿来的孩童?有胆量,又有文才!便佯作生气地喝道:“放肆!何方顽童,胡闹公堂,须知衙门不是开玩笑的地方!”那小吏见状,也添汤落汁地将林大钦私移官签的事说了一番。
林大钦呢?人小理不小,也诉说了事情的原委,一点也不怯生。
知县听了两方面的陈词,沉吟了半晌,有意寻“台阶”放大钦“下去”,便说道:“林童子,本县出一句子,你若对得上,你婶娘的田可免划作官渠。对不上,则百事免说。”大钦拱手道:“请大人赐句!”知县站了起来,指着大钦“批”道:
早出日头不成天
大钦脱口应道:
日落西山无久时!
知县又出一句:
稚姜难比老姜辣。
大钦随即答出:
老笋不如稚笋尖!
知县听了,转“嗔”为喜。当众勉励大钦,须努力进学,求得上进;又对那管理修渠的小吏说道:“今后须秉公办事,决定了的事,切莫朝令夕改。挖水渠的事,就照你最初定的线路吧!”
林大钦十二岁时,有一天随父亲入潮州城,在书店中看到了苏洵的“嘉祐集”,越看越喜爱,缠着父亲,要求购买。买回家之后,他日夜攻读,后来又熟诵苏轼、苏辙的文章。由于大钦的书读得活,做起文章来,神韵酷似三苏,气势磅礴,人人赞好。
十八岁时,父亲病逝了,家庭的经济更加拮据,但林大钦安贫乐道,学业愈勤。为了自谋生计,借以更好进学,他经人介绍,准备到邻近的西林村教书。
西林村中有一位老秀才,老早就听说过林大钦年纪轻轻的便中了秀才,所以想考考他的才学,便说乡里中有一只对子,至今无人对得出来,叫作:银湖院后虎耳草。林大钦一时无法应付,“三苏”也帮不了忙,心想:一只对子尚且对不上,我有什么脸子可在西林执教呢?便怅怅而归。
路上,走经金石宫前,忽见地上落满了龙眼花,林大钦的心顿时亮堂了。他走回西林村去,笑着对那位老秀才说:“我对上啦!叫作:金石宫前龙眼花。”至此,老秀才真的佩服林大钦的才学了。
林大钦便在西林村开始了舌耕生涯。
有一天,林大钦独坐书斋,正感无聊之际,忽然有个乞丐前来要饭。林大钦当即写了一对喜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对那乞丐说道:“邻村孙员外正在盛宴庆寿,你将这红对联贴到他家的厨房门,自然可得重赏。”乞丐道过谢,径自走了。
你道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那孙员外庆寿的事,老早就在附近乡里“打响大铜锣”了!孙员外的大女婿叫陈一松,二女婿翁万达是进士,一班宾客非富豪即名士,当然不会请个教书的穷秀才去赴宴,林大钦是有意让那乞丐去出口气的。
再说那乞丐列了孙府真的按林大钦吩咐的办了,管家见了,马上报知孙员外。孙员外走到厨房门口一看,赞不绝口:“哇!好难得的佳对!福寿双全,雅而不俗。”便问对联是谁人所作,乞丐据实说出。孙员外赠给饭菜和钱款。那乞者高兴地吃了起来。
孙员外一时兴起,想请林大钦入席。翁万达说:“依我看来,一定请他不到。除非制一谜语激他。”便取纸提笔,写了一条谜语:
食尽牛头肉,用猪借刀烹。
传书人未到,一言寄丹青。
封妥后嘱乞者交给林大钦。
那林大钦,一接到这么一份谜文,便运起心思来。猪属亥,加借刀,不就是“刻”字么?一份谜文,说到底是“午刻专请”四字。欲待不去,又怕被耻笑为读不懂,便整好衣冠,赶到孙府赴约去了。
林大钦一到孙府,孙员外客客气气地把他迎进了大厅。按旧习俗,不管资历如何,得尊做老师的。这么一来,林大钦入席时必居首位,孙员外坐第二位,而身为进士的翁万达却退居下位。
翁万达一肚子不服气,席间,他伺机作了一联讽刺: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反居孔子上。
林大钦即随口答道: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如后生长!
翁万达又拿“林”字做句:
林尾枝摇,鸟小毛稀,欲栖身还须用力。句中带着揶揄的意思,林大钦想了想,答出了下联:
山兜水深,龙大角现,未得志暂且藏形。
句子自然地化入自己的村名,暗喻了阔达的胸怀,着实巧妙!
话虽答得气度恢宏,林大钦却很清楚座中数自己年龄最小,为了表示谦恭,他蹲在椅上进食,样子很是可笑。这个空子又给人钻着了,翁万达打趣道:
叉手蟹,鞠躬蝦,专敬林先生仔。
林大钦也不甘示弱,即对曰:
献爪龙,展翅凤,特朝朱天子翁。
“唇枪舌剑“饭桌旁大战了几个回合,真是应了“不打不相识”的俗话,众人都从心眼里佩服“林先生”。陈一松和翁万达出面撮合,孙员外高高兴兴地把三小姐许配给林大钦。
陈、翁、林三位,连襟同道,非常要好。一起在宗山书院读书,一边是“子曰诗云”,一边是山石林泉!
嘉靖十年,二十岁的林大钦到广州参加乡试,中了第六名举人。
第二年,林大钦从潮州坐船上京赴壬辰会试。
看看到了江西的一处地方,船工把船靠岸停泊了,说道:“客官呵!前面是一处出名的险滩,叫『十八滩头』。请你上岸去,买点祭品祭拜江边的『猫狸神』。心诚则灵,明天的船才驶顺风帆。”林大钦应了一声,就带著书僮下船登岸。
林大钦没有去买什么祭品,他和书僮迳直走进庙里。但见神龛中,一尊泥像如真人一般高大,人身猫头。林大钦“噗嗤”一声笑了,他走近前去,端详了片刻,便用左手摸一下“猫头”,接着伸出右手紧攥着的折扇,用力敲了几下“猫脑瓜”一面念道:
你是江西猫狸神,我是广东林大钦。
十八滩头我要过,任你弄我哪个滩头沉
站在一旁的书僮见状,吓得目瞪口呆,只恐得罪了猫狸神,连忙向泥像叩了几个头,跟着林大钦走出庙外。林大钦漫不经心地说:“船工面前别声张。他们要是问起,你就说祭过了。”
夜深了,林大钦还在船头欣赏江中月色。忽然,舱内传来了书僮的梦呓声,他便爬进舱里,轻轻推了一下书僮。书僮醒了,揉了揉眼睛,说道:“刚才,咦,我,梦.怪梦!”“怪梦?那就讲吧!声音放轻点。”“刚才我梦见那猫狸神走到我跟前,口里念着
你是广东林大钦,我是江西猫锂神。
十八滩头让你过,我今无法调弄你船沉。
你说怪不?”林大钦笑道:“还不是日思夜梦?别胡扯了。好好睡觉吧!”第二天,他们顺利地渡过了十八滩头。船工不明底细,还连连夸说:“果然是心诚则灵,客官!”
到了京城,参加会试,林大钦不套用科举“制义”的八股文板式,写了一篇文思奇崛、切中肯紧的“策“初选定为第三名;宗师将考卷呈送皇上亲阅,嘉靖看后,赞为天下奇才,御擢第一,赐进士及第,授予翰林院修撰。
嘉靖十四年,林大钦上疏皇上,归家奉养老母,得到皇帝的批准,当即辞官归里,在少年时读书的华巖山宝云巖设坛讲学,过着萧然自放的生活。
这段时间,林大钦的文字往来,不只限于学子文人,对象也有农樵渔牧各种人物。相传有一次,林大钦要过一道独木桥,恰逢对岸有个樵夫也要过桥。樵夫与他相识,便说要对对子,对得好才让林先生过。接着,他指着肩上的柴担,吟了一句:
此木为柴山山出
暗合谜语的拆字法,字面的意思又显得非常自然贴切,真真奇巧。林大钦一时对不出,只好让樵夫先过桥。哈哈,状元也有技穷之时!樵夫走后,林大钦忽见桥下有山泉自远处喷涌而来,登时想出了下联:
白水成泉夕夕多
一日,林大钦外出搭船。船工有意试试这位大名鼎鼎的状元的才智,便随口说出一句:
南船载西瓜,乘东风送入北港。
要林大钦答对。哇,瞧这句子,又是“船“又是“港“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况且还揉合了“东西南北”四字,确实别具情趣。林大钦一时想不出恰当的对句。他的眼光扫向了船中各个乘客。
忽见一婢女打扮的姑娘,旁边放着一挑冬笋,心里不由得蓦地一动,又听得那婢女的主人吩咐道:“夏莲,到了秋溪乡就直往李府送去……”林大钦登时有了佳句,
便大声地对船工说道:有了!有了!
春篮盛冬笋,命夏莲提往秋溪。
船工听了,连声赞“好”,因为他出的上句泛泛而指,而林大钦的下句,是即景记事,而“春夏秋冬”对“东西南北”,更是工整,漂亮,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