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李思圆
编辑:向家庆
《沈从文自传》
曾经有一位文学编辑,把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成了电影剧本,沈先生对这个文学剧本的许多细节,提出了诸多细致的修改和批注。
比如,剧中有一句描写:“虎耳草在晨风里摆着。”
但这么一句看似平常的句子,却被沈从文严谨地注解道:“不宜这么说。虎耳草紧贴石隙间和苔藓一道生长,不管什么大风也不会动的。”
比如剧本里,还有一处写道“端午节那天,下着毛毛雨。”原本这句话,看着也没什么问题。
但沈从文又耐心批改:“端午节不会下毛毛雨,落毛毛雨一般是在三月里。”
虽然沈从文先生,是以小说成名。
但在他那如散文般的小说里,可以看出他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对故乡的一牲一畜,哪怕对周遭的雨丝风片,也有如此细致地观察,甚至说是爱。
因为一个人写的东西,一定是他心里有的东西。
一个人也只有爱他心里有的东西,才会把它们真实地写出来。
沈从文先生曾在一封家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的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其实,无论是一个字,还是一句话,抑或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和性格。
鲁迅之所以为鲁迅,不是因为他文字里,透出的冷峻和深刻,而是因为他思想和骨子里的深刻。
沈从文之所以为沈从文,也不是因为他文字的细腻和优美,而是因为他有一颗细腻和优美的心灵。
从某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优秀作家的写作风格。
但最终,我们真正要学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心和诚意。
《卡夫卡谜题》
在年的某一天,卡夫卡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想打开通向过道的门,但它抗拒着。他看看上面,看看下面,找不到障碍何在。
门没有锁上,钥匙就插在锁眼里,假如有人试图从外面锁门,钥匙就会顶出来。
再说谁又会来锁门呢?他用膝盖撞门,只听毛玻璃哗哗作响,可是门仍纹丝不动。瞧吧。
他回到房间里,走到阳台上向下面的大街望去。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那普通的生活场面,他就又回到门边,去再度试着开门。
但是,不必试了,门一下子打开了,几乎用不着去推,随着从阳台上吹入的风,它飞速散开了;好不费劲,就像跟小孩子开玩笑,让小孩子去碰门把,而实际上是有人在暗中拧动。于是他进入了走道。”
我特别喜欢这个譬喻。
表面上看,卡夫卡在讲,一扇门看似开着,却无论如何也进不去,可后来却又莫名开了的“神秘”故事。
但更深层次上,他或许是在讲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中,或许都有这样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推动着我们往到,一个不知会朝向何处的地方。
有时,人生中的某一些道路,它分明就是敞开的,但你无论如何也过不去,有时,一些看似此路不通的关卡,我们却可以不用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松越过去。
许多时刻,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定有一些不被我们认知的力量,在无形中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谁也说不清的运气,又或者是谁也抓不住的机遇。
有时,我们总在找某一些事的源头。
但慢慢地你会发现,有些事它就是出现的这么没有道理,又消失的这么不符合逻辑。
不知道是风的力量,还是某一个大人在背后的力量,又或者是某一个天上神灵的力量。
在卡夫卡的眼里,世界总存在一些,永远也无法被解答的谜题,正因为有了它,才给我们的生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或许从另一个意义上讲,生命也需要几分敬畏。
因为这世上所有的事,并非全部,可以被人类目前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去阐释,更多时刻,人类的力量,在所有事情的脉络中,或许是最微小,甚至是最不重要的那个节点。
《两地书》
鲁迅在《两地书》中,记录了他和许广平之间互通的信件。
年3月20日,许广平在信末:
“在信札上得先生的指教,比读书听讲好得多了,可惜我自己太浅薄,不能将许多要说的话充分的吐露出来,贡献于先生之前求教。
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只是在最有用最经济的时间中,夹入我一个小鬼从中捣乱,虽烧符念咒也没有效,先生还是没奈何的破费一点光阴罢。小子惭愧则个。”
其实,从许广平自称“小鬼”和“小子”,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已逐渐亲密。
鲁迅在3月23日时,回了信。
但他在信中第一句话就写道:“广平兄,仿佛记得收到来信有好几天了,但因为偶然没有功夫,一直到今天才能写回信。”
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鲁迅先生在“撒谎”。
因为鲁迅收到信并没有“好几天”,许广平20号写的信,他在23号回复,中间只隔了3天。
但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快递,更没有顺丰“同城直达”的业务和速度,如果算上中间邮寄的时间,哪怕两人同在北京,按当时的境况,也至少要2天,同理推断,鲁迅收到信的当天,其实就立马回信了。
所以,“仿佛记得来信有好几天了”,只能解释为,鲁迅先生在心里一直想着这封信,所以才感觉时间是如此漫长呀。
同时,在4月14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信时,又提到一句话:“前天仿佛听说《猛进》终于没有定妥,后来因为别的话岔开,不说下去了。
如未定,便中可见告,当寄上。我虽说忙,其实也不过“口头禅”,每日常有闲坐及讲空话的时候,写一个信面,尚非大难事也。”
看到这里,鲁迅的真实和可爱,一下子跃然纸上。
他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他虽然很忙,但给许广平写信的时间还是有的,甚至也侧面打消了,许广平的担心和顾虑,毕竟对她的信,他一定抽得出空回复。
其实,爱情面前,并没有伟人和普通人的分别。
在心动的那一刻,他们所表现出的傻气也好,天真也罢,都是一样的。
这本书最打动我们的地方,就在于他只是在写,一个伟人谈了一场普通人的恋爱。
也恰恰是在这些普通的细节中,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它让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曾经有的样子和影子。
而真实的东西,往往最有力量,也最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