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中耳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贲门失弛缓症上中医药治疗案例及简析
TUhjnbcbe - 2025/7/30 17:55:00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驰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属中医之噎膈范畴。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其病因病机以阴虚为本,气结痰阻为标,治疗多从养阴理气化痰入手。然而贲门痉挛是本病的主要矛盾,为动风之证,用养阴息风的镇肝熄风汤加减解除食管肌肉痉挛,恢复食管功能,亦可收到较好疗效。若由七情、愤怒、忧思致气郁化火上炎,升多降少,津液被劫,阴液耗伤,胃脘枯槁而发病,治以平冲降逆,滋阴润燥,理气活血可获良效。

高三男学生,十九岁,诉三年前吞咽时有胸前下段隐痛、硬噎感,食后常有食物呕出,间歇性发作,因身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未诊治。近半个月临近高考,学习比教紧张,导致吞咽困难,形渐消瘦而就诊。查体各项指标均正常,形体偏瘦,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无肿块,舌质红,少苔少津,脉弦细。食管钡剂造影提示为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通过食管顺利,未见肿块、糜烂及遗疡,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中医证属肝胃阴虚,肝阳化风,横逆犯胃导致噎膈,治用镇肝熄风汤加减,主要用药有生龟甲、生龙骨、生牡蛎、赭石、生白芍、怀牛膝、枳壳、降香、玄参、麦冬、法半夏、炒酸枣仁、钩藤、全蝎、蜈蚣,水煎分三次餐前半小时服,一周后,临床症状消失,食管钡剂造影显示食管通畅,续服药一周巩固疗效,未再复发。

女性患者,二十五岁,因家庭矛盾,郁怒后进食辛辣食物,即发生食入吞咽受阻,噎塞难下,胸骨后闷痛不适,吞咽之食团常反流至口腔中,钡餐检查示贲门失弛缓症,舌质黯红少苔,脉弦细,证属阴血亏虚胃燥,气滞血痰冲逆,方用弛贲汤加减,主要用药有生赭石、旋覆花、半夏、生地黄、当归、天冬、沙参、白芍、延胡索、川楝子、郁金等,服药三剂,吞咽受阻、胸骨后闷痛及食团反流明显减轻,继续服药三周,症状全部消失,钡餐复查未见异常,随访两年,未再复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贲门失弛缓症上中医药治疗案例及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