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不是医生,不能诊断治疗任何患者和疾病。美国的益生菌是按照食品监管的,没有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任何疾病,宣传食品益生菌治疗疾病,属于虚假宣传!本文目的不是商业广告或者促销,而是为药品研发人员,或者普通读者,提供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药品或者食品的开发思路,和药理学方面的可能的机理和知识。愿君健康!
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提到“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第五版的治疗方案里面也有提到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第六版去掉了。下面截图来自第四版。
什么是肠道微生态调节剂?通俗的说,就是益生菌。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做了如下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
我们每一个人的消化道、头发、口腔、鼻腔、以及生殖道内,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微生态。益生菌在我们人类胎儿出生后2小时即进入人体,从此终生相伴直至人体死亡,各种细菌之间、细菌与人体之间和平共处,共同构成人体的微生态平衡。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正常菌群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与人体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对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的完善尤其是免疫功能的成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二个截图是中国批准的益生菌药品的例子,益生菌在国内被批准不仅给成年人用,儿童也使用,又是药品,这就说明,益生菌能治病,而且安全性比较好。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嗜酸乳杆菌(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动物双歧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短双歧杆菌七种益生菌。
目前国内的益生菌都是属于肠道益生菌,本文介绍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人类口腔和上呼吸道大约有多种细菌,他们相互抗争,相互适应,维持口腔和上呼吸道微环境的状态。由于口腔中位点的不同以及氧含量、营养成分、温度及宿主免疫体系的不同,口腔微生物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健康个体中,牙齿邻面微生物多样性最高,颊部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在软组织、唾液、舌部及龈上菌斑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优势菌,包括血链球菌、变异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和乳杆菌,其中龈上菌斑中链球菌属占有主要比例。放线菌属在龈上及龈下菌斑中具有非常高的数量占比。嗜乳酸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更多的存在于舌部。
口腔和上呼吸道菌群失控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化脓性链球菌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和鼻咽部,但是,在失控的条件下,化脓性链球菌是导致口臭,细菌性喉炎,中耳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细菌。口腔和上呼吸道患处菌群失衡,可能是很多常见疾病的诱发原因,例如:龋齿,牙周病,口腔溃疡,口臭,过敏性鼻炎、咽炎,以及增加外源病*(包括新冠病*和流感病*等)感染的风险,等。
与补充肠道益生菌类似的概念,找到缺失或已经处于弱势的“好”菌种制成生物制剂,直接补充到患处--口腔和上呼吸道(包括鼻咽部),从而使患处的种群重新达到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这是治疗和预防口腔和上呼吸道疾病的最前沿的创新疗法。
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来源
通过对上千名健康儿童口腔内菌群的多年研究发现,有些儿童基本不会有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和喉咙痛,从这些儿童口腔和上呼吸道分离出来的菌群,为“好菌”或者“益”生菌。这些“好菌”不仅不致病,而且会分泌天然的环肽抗生素,来抑制坏菌群不至于失控。国外不患病的儿童,从来没有用过抗生素,也没有成年人因不良生活习惯而改变的菌群分布,从这些儿童口腔里面分离出来的菌群属于“天然”“有机”的“好菌”种。
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的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我们开发的是含片。首先考虑使用大分子辅料,让益生菌能最长时间的粘附停留在口腔里面,并保持活性。另外,含片还要融化时间尽量长,要在口腔里面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们希望的理想状态是,益生菌能覆盖口腔和上呼吸道一层。因为上呼吸道的益生菌,发生作用的地方在口腔,上呼吸道包括鼻咽,一但随着唾液被咽下到胃里,一是被胃酸破坏,二是益生菌就离开了患处,无法直接发挥作用。另外,含片制剂还考虑到对口腔和牙齿的健康,维持最佳的口腔pH,不含蔗糖或果糖,添加钙和酿酒酵母的β-葡聚糖,并有天然薄荷口味。标签见本文章的题目照片。
服用方式,是含在嘴里,慢慢融化,融化时间尽量长。我们建议可以睡前服用,在白天时,口腔唾液腺分泌的口水比较多,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1.0~1.5L,益生菌容易被冲洗到胃里,而在晚上睡觉时,口水分泌大大减少,益生菌可以更长时间的停留在是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能有更多的机会在口腔和上呼吸道分布。
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可能可以预防外源病*的侵袭的可能的机理--包括新冠病*和流感病*(纯属假设的疗效和机理)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引起,包括鼻病*、冠状病*、腺病*、呼吸道合胞病*、埃可病*、柯萨奇病*等,另有20%~3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细菌引起。从药理和机制上面讲,益生菌可能可以覆盖患处,改变患处细胞的微环境,可能可以提高患处细胞和机体的免疫力,来抵御外源病*和细菌的侵袭。
益生菌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降低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有很多临床数据支持。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Taiwan)发表了一篇综述,这里使用的益生菌应该是肠道益生菌。口腔和上呼吸道益生菌效果会更加直接一些。主要结论是:发现对比于安慰剂,益生菌減少約47%的受試者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減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平均持續時間約1.89天。益生菌治療可稍微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及因感冒造成的旷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