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太阳位于*经°。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我国最早的历法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就是指农历十二月初次遇到寒流(寒冷)还算小的,所以叫做“小寒”,到月中的时候寒流(寒冷)就重了,就叫“大寒”。这段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
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寒冷鸿飞疾,蛰伏在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已经开始酝酿。
年节将至,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着手采购年货、写春联、剪窗花……全国上下一起为春节做着准备,也是人们最感温暖的时刻。
小寒天气气候冷气积久而寒。小寒处在“二九”的最后几天,在物相现象的变化方面,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当中所说的:“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
在*河流域,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要过几天才进入“冰上走”的“三九”时间段,所以称之为小寒。
冬季的小寒、大寒与夏季的小暑、大暑相对应。
在这个节气里,我国大部分的地区进入了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上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真正是数九寒天。我国南方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寒风凛冽,但是气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大寒冻作一团”以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民间谚语,都是形容小寒到大寒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太阳斜射最严重的一天是冬至,但是最低气温却是出现在冬至后一个月左右的小寒和大寒期间,这是因为,冬至过后,太阳光的直射点虽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地区白天的热量收入还是顶不住夜间向外放热的散失,所以温度会继续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为止。这类似于一天中的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
至于小寒和大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小寒时节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冻害和寒害。冻害与寒害最基本的区别是温度条件,冻害发生时温度必须在0℃以下,作物遭受伤害;寒害发生时是在0℃以上的低温,作物遭受伤害。
从发生季节看,冻害发生在冬季严寒期;寒害发生在温暖气候条件的冷害时期。另外,冻害与寒害发生的地域、受害作物等也有区别。
特别要注意的是作物受害机理也有不同,冻害是植物组织脱水而结冰,造成植株组织伤害;寒害是造成植物生理的机能障碍,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
小寒物候小寒虽冷,却是阳气蓄势待发的时节。禽鸟对于阳气的变动尤其敏感,此时的物候以鸟雀为代表。
1一候雁北乡禽鸟会先感应到阳气的变动。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开始从南向北飞翔,到立春的时候就都回去了。
2二候糜鹊始巢喜鹊感受到阳生之气,开始筑巢准备繁育了。
3三候雉始雊雉,野鸡。雊,雌雄之同鸣也。野鸡感到阳气的萌动,而开始求偶鸣叫了。
小寒民俗1探梅小寒的时候,天气正冷,腊梅花却迎着风雪绽放了,此花的开放,也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走出来的理由。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2南京:吃菜饭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
3广州:吃糯米饭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4天津:吃*芽菜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芽菜的习俗。*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小寒养生小寒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南方气温也明显下降。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脾肾阳气。此节气需暖肾以固阳气,温脾以增卫气。
1温阳暖肾法久坐办公室,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加之小寒天气寒冷,阳气更加不足,会有乏力、疲劳、健忘的情况,用这个方法3~5分钟,就可以缓解连续的工作疲劳。
两脚分开与肩齐宽,踮起脚尖,双膝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俞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直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
2暖胃调味料冬天里多用暖胃的调味料,能让平时吃的食物变得暖和起来。除了耳熟能详的姜粉、花椒、麻椒,也可以用白胡椒、黑胡椒、肉桂、紫苏、茴香、八角、丁香、豆蔻、草果等。在煮粥、煲汤、炒菜的时候加一点点,既能提香,又能暖身呢!
饮食建议
从中医角度讲,小雪至大寒属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使北半球气候湿寒,冬至后北半球木气渐旺,对于人体来说容易产生出现许多与胆经不降有关的症状如目赤、中耳炎、偏头痛、等。中焦湿气重且肝胆火偏盛问题会很容易出现冬温病,比如流感、疱疹等。
小寒也在这第六步气内,所以要想在这个节气孩子少得病、不得病,一定要注意别再给孩子体内添“热”了,饮食清淡“五谷杂粮”蔬菜为主,少吃或不吃鸡、鸭、鱼、肉、奶、煎炸、甜食,这类食物不仅助生孩子内热。导致孩子容易被各类病*、细菌等感染,俗语讲“无火不感冒”就是这个道理。并且依然注意生冷水果的摄入,减少湿气聚集中焦,中焦枢纽堵塞,心肺热不得降,这也是咳嗽多发的原因。
3凝神敛思,专心致志《医钞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衰老。冬季万物收藏,人也宜凝神敛思。万事需要慢下来,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身心俱静。
起居建议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除了保暖做到位,适当活动也是可以的,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但是依然是把握适度,不出大汗,天气好时可带孩子外出晒太阳接地气。头、后背、腹、脚依然是保暖重点。外出应戴帽子,头为“诸阳之会”,如遇冷风天气更易受寒邪侵袭,脚为“人之根”,脚的保暖也重要,晚上可以温水泡脚。
冬天应早睡不晚于九点,早上和太阳一起“起床”,利于孩子阳气的潜藏和生发。孩子夜里睡得香,白天精力充沛。
保持情志安宁平和,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冬季对应人体的内脏是肾,“肾主藏精、主骨生髓”冬季是养护肾的中要季节,肾对孩子的体格的发育、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让孩子顺应自然规律,调动机体潜能,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小儿推拿节气保健来助力!
4适度运动要适时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