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性中耳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生说这些名不符实的名字有没有误导过你
TUhjnbcbe - 2022/3/9 14:22:00

在门诊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些医学名词会误导人们,让他们做错了健康决策。我们在医生群里面征集了这些名不符实的名字,你有没有也被它们迷惑过?

儿科篇

No.1

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住在人体内,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也就是,需要被科学研究确认有益后才能被盖章认证为益生菌。

这类微生物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酪酸梭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等。

你买到的“益生菌”里面的细菌究竟是不是真的“益生“,还需要查验一下哦。

顶级学术期刊《cell》曾经连续发表两篇重磅文章,指出益生菌的作用可能被夸大,使用不当甚至有害。

关于益生菌的更多信息,请看这里

拓展阅读

益生菌多吃无益,反而有害?听听儿科医生怎么说

阅读全文

No.2

不耐受检查

这是一个非常绝妙的商业推广范例。

把食物不耐受与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食物特异性IgG检查捆绑在一起,又把吃某种食物后的轻微不舒服和食物不耐受捆绑在一起。

连续两次偷换概念后,家长们的焦虑成功地被激发出来了,“我的宝宝是不是有食物不耐受?得做个检查看看!”

于是,这个被国内外免疫专家呼吁不要再开展的检查,现在是风靡全国,影响力遍布大江南北,真叫咱们这些为辟谣殚精竭虑的医生们望尘莫及呀!

关于食物不耐受检查的更多信息,请看

拓展阅读

验血检查显示“食物不耐受”,宝宝需要忌口吗?

阅读全文

(看到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只有1万时,我都要哭了)

No.3

祛痰药

这类药物名称取得真是绝妙,“祛,去也”,你是不是觉得祛痰药是一类能够让痰去无踪的药物。

祛痰药的医学解释是能使痰液变稀,粘稠度降低,易于咳出的药物。也就是让稠痰更容易咳出的药物。

这类药物治疗儿童的急性咳嗽还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我国的指南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1A)。

每次听到家长说:“孩子有痰,开一点祛痰药吧!”我都由衷地钦佩这个名字起得真是妙!

拓展阅读

孩子咳、咳、咳不停,究竟该吃什么药?看看中国儿童咳嗽最新指南怎么说

阅读全文

No.4

多动症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奈何人们记不住这么长的名字,取了一个三个字的“昵称”。

多动症可以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但也可以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或者两种表现都有。

于是,某些天性活泼的孩子被莫名冠上“多动”;而另外一部分只有注意缺陷的孩子被认为是“不努力”、“不认真”、“不爱学习”,承受着疾病和指责的双重压力,却没有人知道他们需要医学的帮助。

拓展阅读

好动、不专心的孩子就是多动症吗?没这么简单

阅读全文

No.5

湿疹

有的人一听到湿疹的名字,就会跟中国传统医学说的“湿气太重”联系起来。

湿疹被定义为“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明显渗出倾向”大概就是湿疹之“湿”得名的原因。

但是,这个困扰孩子和家长的疾病,学名其实是“特应性皮炎”这个拗口的名字,发病机制认为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害,水分从皮肤丢失了有关,而且水分丢失多和疾病严重程度高相关。

所以湿疹的治疗的关键不是“去湿气”,而是充分的皮肤保湿。

拓展阅读

还在为宝宝湿疹焦虑?皮肤科医生教你这些妙招

阅读全文

No.6

消炎药

“消炎药”是抗生素的昵称,人们会误会抗生素有“药到炎除“的本领。

其实,大部分的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导致的,例如感冒、咳嗽、喉咙痛、口角长疱……

这些最常见的炎症表现常常是病*感染导致的,用抗生素并没有帮助。

就算是细菌感染,有的也可以等待自行好转,例如轻症的细菌性鼻窦炎、中耳炎。

如果真的需要用抗生素,一定要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感染的情况,推测可能的致病菌来挑选合适的抗生素,并且要根据疗效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或者调整使用时间。

No.7

过敏性紫癜

和过敏没有半毛钱关系,不用查过敏原、一般也不需要忌口。

这个病的本质是血管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些感染性和化学性因素可能会诱发。

因为这个名字太有误导性,现在已经更名为“IgA血管炎”啦。

妇产科篇

No.1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学名叫做“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宫颈受到激素作用的一种正常状态。

宫颈糜烂,哪儿烂了?哪儿都没烂!

No.2

卵巢囊肿、*体囊肿(生理性)

如果你的B超检查发现了小的卵巢囊肿或者*体囊肿,先别慌,别立马就联想到做手术,先问问你的医生。

囊肿也可以是生理性的,例如女性排卵期滤泡聚集可以形成生理性卵巢囊肿。

医生如果发现小的单纯囊肿,可能会建议3个月后,在月经干净2-3天复查B超,来判断这个吓到了你的囊肿是不是生理性囊肿。

No.3

盆腔积液(少量)

肚子里面有水?!是不是有炎症?是不是很严重?

人的盆腔和腹腔本身就是有一些负责润滑的液体,不然肠道蠕动起来岂不是摩擦力很大?

女性在排卵后也会有一些卵泡液排出。所以少量的盆腔积液并不是异常,不代表就有炎症。

拓展阅读

宫颈囊肿、卵巢囊肿、盆腔积液…揭秘6个「吓人」的妇科问题

阅读全文

内科篇

No.1

变态反应科

这真不是心理变态的人才来看的科呀!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

过去人们认为和过敏相关的疾病,其实不一定真的是过敏导致的,准确的说是和变态反应相关,都可以看这个科。

医院会特地注明变态反应科(过敏与免疫科),以免患者弄不明白。

No.2

风湿

风湿这个名称让人误会这个病是由传统医学中的“风”和“湿”导致的。

多年前我曾经听到一个患者说自己有风湿,所以她不敢沐浴和洗脚,只用湿毛巾擦拭。

我非常心痛这位现代“苏麻喇姑”,坚持了多年的“健康习惯”其实完全没用。

“风湿”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那些因为天气变化,寒冷、潮湿、吹风而导致膝关节肿痛的问题,其实是膝关节骨关节炎。

需要做的,并不是避开风和湿,而是控制体重和用合理的锻炼来强壮肌肉,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膝关节确实需要保暖,避免血管因为寒冷收缩影响血供,但是在暖和的季节,膝盖一样可以露出来沐浴一下微风。

拓展阅读

你以为的“风湿”,其实是骨关节炎

阅读全文

No.3

痛风

痛风的特点也正如其名,疼痛剧烈、来去如风,常于夜间或清晨开始发作,在几小时内疼痛即达到高峰。

但是即使疼痛走了,疾病对于关节的破坏、骨骼的侵蚀还在继续,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甚至残废。

在中国,80%-90%痛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正规治疗,非常可惜!

痛风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病,可不要只有在疼痛发作的时候才去找医生,长期规范治疗非常重要,“药不能停”~

拓展阅读

痛风需要治疗,只是因为痛吗?

阅读全文

No.4

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的学名是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以为要人变得痴痴傻傻才需要怀疑这种疾病。

其实在医学上,痴呆的定义是一种以获得性的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导致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工作能力显著减退的综合征。

常常老人的疾病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却没有发现。

下面是老年痴呆的十大征兆,可以帮助患者和家人及时识别和就诊。

影响日常生活的记忆力改变

刚获得的信息马上忘记是最常见的征兆之一。其它征兆包括忘记重要的日期和活动、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等等。

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有困难

例如按照一个熟悉的菜谱做菜或是处理每月账单出现问题,无法专心,或需要更长的时间做熟悉的事。

在家中、工作场合或休闲活动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难

例如开车到一个熟悉的地方或记住最喜欢的游戏的规则时出现问题。

对时间地点感到困惑

忘记日期、季节和时间的关联性,如果一件事情不是当下发生,可能很难理解等。

对了解视觉影像和空间关系有困难

例如可能在阅读、判断距离远近、决定颜色和对比上出现困难。从一面镜子前走过,会觉得屋里有另外一个人。

说话或写作的用字上出现新困难

讲话到一半停顿下来,不知如何继续,或是重复自己所说的话,很难找到正确的措辞,叫错事物的名称。

物件放错地方且失去寻找和重做的能力

丢了东西无法回头去找,怀疑别人偷窃的频率逐渐增加。

判断力变差或减弱

失去对金钱的判断力,支付大笔的钱给打电话来的推销商。减少注意力在自己的梳洗清洁上。

退出工作和社交活动

不再保持嗜好,从事喜欢的嗜好出现困难。避免参与社交场合。

情绪和个性的改变

变得困惑、怀疑、忧虑、害怕、焦虑。只要离开他们认定的舒适圈,就会觉得心烦意乱。

拓展阅读

RememberMe

破解记忆力的密码

阅读全文

No.5

亚健康

这是一个被生造的概念,只要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最佳健康状态,人人皆是亚健康,人人皆需“保健品”。

所以,你被套路了么?

拓展阅读

揭秘保健品骗局:你还要被“亚健康”忽悠多久?

阅读全文

No.6

营养不良

不只是吃得不够的瘦人“专利”,胖人也可能营养不良。

饮食不均衡、能量摄入过剩、微量营养素缺乏,都属于营养不良。

其他科室

No.1

网球肘

不是只有打网球才会出现,长期不当的反复屈伸、旋转前臂,胳膊肘都有可能出现网球肘。

No.2

心理咨询

不是“心里有病”才需要做心理咨询。

心情不好、压力大、跟爱人聊不来、娃不听话…如此种种生活上的不如意,都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看到最后,你是否也有类似这样被误导的经历呢?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哦~

本文审稿专家

卓正医疗沙小丹、陆娇、糜公仆、牟田、钟乐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说这些名不符实的名字有没有误导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