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作的时候没有想好这篇随笔的题目
其实在开头,是想引用一段我在豆瓣上所读文章里的话。通过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仔细地通读全文,最后还是觉得要用自己的语言写作。
那篇文章大致讲的是,一位刚进入出版业的新手是如何耗尽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了一项事业,又感悟了工作的真相。
我的处境不也大致如此么?我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又因为所有的细节绞尽脑汁、苦心孤诣,虽然最后并没有甚佳的结局。不仅如此,我的一种天真和傻气,让我为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业又赋予了一种崇高的责任使命感。
所以我已经累了
我是一个很容易后悔的人,后悔自己做过的决定、后悔自己没做的决定、后悔自己干过的事、后悔自己没干的事。
所以逃避啊,逃避已经发生的事,逃避没有发生的事,逃避人际关系,逃避所有期待。
在考试前突然发生一些疾病,看起来是老天对我授予了极烂的运气,实际上只是我在偷偷狂喜这一切的发生:
因为我考试前急性胃炎了,所以我没有考到那个自己设定的分数也是可以原谅的;
因为我考试前突然高烧了,所以数学考试我做不出来也没事;
因为我考试前突然摔下做了手术,所以高考的发挥我已经尽力了……
不知道这种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发烧、感冒、胃炎、耳炎、感染、手术、住院、隔离……该有的不该有的所有离谱的一切都在所谓的考试前发生了,因此我可以把所谓“失去”的东西归结于自己运气不好这样的原因。
更不用说所有压力一大的事件后我自发产生的呕吐,说是压力性呕吐,可能也只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凄凄惨惨在卫生间吐得生死不明时会显得比较可怜些罢了,本质上与东施效颦故作多病的矫揉造作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说心理学就是在一个人内省自己做过的事,当我再一次考前崩溃打电话给爸妈时我妈说是想太多想太多想太多,抑郁症的人就是这样,因为总是担心这样的事情过度反省过度内耗。
噢天哪,那么还有谁能接受我这样的破碎,连父母都已经受够了。寒假的我已经把他们折磨的够呛,现在也是。
已经不记得我有没有写过这样的东西,其实我从人类上来看有很多缺点的吧,总是生病,病到没有人能接受得了except我。总是想太多,所以我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有人总是半夜收到我发来的千字作文要死不活之类的话持续了一个月也会崩溃的吧。不止如此,我也不善交际,弄砸了好多事,做不好许多事,已经不知道是我的期望太高还是我真的能力太差。
我羡慕的很多事最后只能成为飘渺的浮在虚空的幻影,而我本人仿佛跳梁小丑,甚至不敢说出自己在火柴熄灭前许下的愿望。
突然也有想到一句话——如果没有做好全部接受我的准备,就不要让我敞开心胸了吧。这样很对么?
在我12.13凌晨4:47醒来的那刻,我已经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前几日可以维持的那种虚假的释然有什么不同。
我的敏感、易碎、破裂全部回来了。
这是属于我的一种难能可贵、深恶痛绝的能力。
作用于我本人伤害于每一日活着的我。
我知道艺术家通常是敏感的,而这种高敏感才是他们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可是这是我所希冀的么?我想要的是这种每日每时每刻内耗自己不断反省最后得出一个贬低自己结论的敏感心理吗?我也不知道我的敏感是谁又误触了开关,也许是同样敏感的朋友,也许是打击太大注定发生刻意回避的意外事件,也许是自己长久以来施加的压力。
说真的,我实在是不想忍受自己了。
我引以为傲一次就能写那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的能力,其实源自于所有对自己的内耗,真正放在写作上的呢?根本没人愿意看我这零落丧气的破文字,不提理解与安慰,更别提做一些文学性的欣赏。
哈哈,突然想到我这种做无用功的写作可以被用到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去。
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这句话不也是在逃避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一个想法突然又蹦回了我的脑子。我总是对处于可能性的异性挑挑拣拣试图找到一个他们的缺点让我接受这个我们无缘的现实,我对于这种他人缺点难以忍受的特点,是否也意味着我对自身的不能接受。因为讨厌不完美的自己,所以不能接受有瑕疵的伴侣。
关于心理学的大道理我已经懂得很多了,无非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但是还是那个道理,不能接受的还是不能接受。暂时的改变只是把我从濒死边缘拯救出来的一根绳索,逃离死境然后简单松手,我就回到了那个继续要死不活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在逃避一些东西。
在写以上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确实想到了一个朋友的事情。我知道的,朋友安慰朋友是很好的事,但确实没有人能够经得住你那长期的抑郁寡情要死要活。对于不想麻烦别人的我来说,目前的办法可能确实只有写下journal一条,毕竟我也忍受不了自己。
说实在的,我以为前几天的我已经康复于这种我恨自己的状态,但其实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别叨扰与麻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