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入冬季,温差变化大,是宝宝感冒发烧的多发季节。
很多宝宝在这个季节感冒,尤其是婴幼儿反复发烧也很常见,统计显示,大约有90%的学龄前儿童都曾患过分泌性中耳炎,6个月-4岁发病率最高。可以说,这是一种季节性的常见病,多在春、冬两季发病,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耳朵疼,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有家长很疑惑“为什么我感冒,没有引起中耳炎,我的孩子一感冒发烧,就患中耳炎呢,是不是我家孩子的耳朵有问题?”
医生解释:儿童感冒后易患中耳炎和儿童耳朵的结构特点有关,但不代表是孩子耳朵有问题。在我们的鼻咽左右两侧各有一条连接中耳的管道,我们称之为“咽鼓管”,而儿童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相对于成人较短、较平,其管口呈开放状态。因此,当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咳嗽、擤鼻涕这些行为,就会让鼻咽部的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因此,儿童感冒后更易患中耳炎。
早期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会造成听力进一步下降,长期的听力损失还会影响宝宝言语的发育和学习。
预防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一个字“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当家长发现孩子耳痛、对声音的反应迟钝或耳朵有脓液流出等症状,医院去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因而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血象偏高的情况,看是否存在感染的现象。
同时,如果儿童有鼻塞、打鼾、腺样体肥大等病症,在发生感冒时,应第一时间到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耳镜、声导抗测试等专业检查,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一旦确认,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治疗不彻底,反反复复,同时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保证鼻腔通畅,咽鼓管功能好,听力就会恢复。
本文内容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