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识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的发展与蔓延,医*医管局将11月18-24日定为“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口号是“传播警示,阻断耐药”。
斜桥中心卫生院组织开展了“年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系列活动。今天我们呼吁大家都能成为“未来的管家”,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阻止耐药感染的传播。
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细菌耐药和如何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吧!
1.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是消炎药吗?消炎药是消除炎症的一类药物,一般指解热镇痛消炎药,并不是抗微生物药物,生活中常常有群众喜欢把抗菌药物称为消炎药。
抗微生物药物即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或繁殖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灭细菌或一直细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和人工合成化学抗菌药物。
2.什么是微生物?是细菌吗?微生物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病*、真菌等。
3.什么是细菌耐药?当我们第一次使用抗菌药物时,药物能够杀灭细菌,但是有些抵抗力强的“强壮”细菌会侥幸存活,这些“强壮”的细菌继续大量繁殖,当我们再次使用药物时,细菌的抵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药物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菌的耐药性。
一代耐药菌的产生需要2年,而开发一种新型抗菌药物需要10~12年。超级耐药菌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手里的武器越来越少,药物研发的速度也将落后于耐药菌的进化。微生物和人类正进行着一场“不死不休”的残酷战争。
4.细菌耐药离我们多远?
人体就是绝佳的培养基,咳不出的痰液、深部的脓肿、溃烂的皮肤等等。
在一次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菌就有可能产生抗药性。很快可能就会出现原来吃了马上起效的特效抗生素,在你第二次第三次得病时,就开始变得效果不佳。
然后这种有抗药性的病菌还会传染给他人,让细菌继续着进一步的培养,最后培养成超级细菌。由此可见,细菌耐药就在我们身边,它和我们的用药息息相关!
5.抗菌药物是万能的吗?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如常见的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数咽喉痛,因为咽喉痛通常是由病*引起的(除了链球菌性咽喉炎),病*(诺如病*、轮状病*)引起的急性腹泻病,主要由病*引起,抗菌药物对病*无效。
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即便是需要应用抗菌药物,也要根据感染细菌种类、临床症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实行个体化用药,所以并没有万能的抗菌药物。
6.抗菌药物用药误区需要注意什么呢?
(1)用药需遵医嘱。
(2)不要自行吃抗菌药物:自行吃抗菌药物非但不能让疾病快速好转,还可能加剧细菌耐药,延误病情。儿童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随意使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引起菌群紊乱,导致腹泻等问题。
(3)抗菌药物不是疫苗:抗菌药物不是疫苗。除了在部分手术和特殊情况下外,并不提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慢性鼻炎、咽炎、中耳炎等在冬季易复发,建议大家注意合理锻炼和休息,发现症状及时就诊,而不是提前吃抗菌药物预防。感冒和腹泻后,抗菌药物也不能阻断病*的传播。
特别提醒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在第一时间请医生诊断,而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使用抗菌药物。请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感冒或咽痛时不要自行服用抗菌药物;
2.当医生认为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时,不要自行强求;
3.不要将成人的抗菌药物给孩子服用;
4.服用抗菌药物时,不要自行加量、减量或停药;
5.不要将抗菌药物当成常备药,留到家人或孩子生病时“应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